金秋十月,是一個醉人的收獲季節。作為國內外知名的中國汽車及裝備制造集團,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也迎來了自己70歲的生日,并向世人展示了一份驕人的成績單:
———到2015年,濰柴的柴油機產品已達到功用市場全覆蓋,在卡車、客車、工程機械、船舶、發電、農用領域的配套量居同行前列;濰柴品牌發動機在當前市場的保有量達350萬臺,功率覆蓋范圍從25~10000馬力。
———作為濰柴集團控股子公司的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國內少有的擁有動力系統(發動機、變速箱、車橋)、重型汽車、汽車電子及零部件黃金產業鏈的企業集團,旗下擁有濰柴動力、陜汽重卡、漢德車橋、株齒火花塞、凱傲叉車、林德液壓、法拉第游艇等行業知名品牌。
70年前,與濰柴同期誕生且至今仍在運營的企業鳳毛麟角,做成全球規模的更為鮮見;70年后,濰柴如何完美實現了從手工作坊到裝備巨擘的嬗變?
嬗變之一:從單一柴油機生產商成長為裝備動力領軍者
在濰柴展廳內有一張老照片,畫面是濰柴的前身———1946年創建于山東威海的軍工廠舊址。工廠最初從事步槍生產和汽船修理,在1951年開始了柴油機的研制生產。1953年,工廠收歸國家第一機械工業部領導,正式更名為濰坊柴油機廠,“濰柴”品牌由此誕生!
與眾多企業在發展歷程中不斷更新主業不同,70年來,濰柴盡管企業性質、規模、產業鏈條都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但始終以柴油機以及動力配套產品作為主營業務,并由此衍生壯大了上下游產品鏈。
在建國后的前20年,濰柴專注于船舶動力、農業裝備、發電設備的配套;從1983年11月開始,根據國家引進斯太爾重型汽車項目的總體布局,濰柴成為WD615重型柴油機的定點生產企業之一,開始了中國重型汽車配套動力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征程。
1989年,濰柴動力順利通過了國家對斯太爾項目的全面檢查和驗收,標志著濰柴發動機已具備配套重型汽車的生產能力。這是濰柴發展史上具有戰略意義的產品結構調整,意味著中國不能生產重型汽車發動機的歷史得到終結。
但產品結構和技術升級的結果,并未與市場需求合拍。上世紀90年代,處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階段的老國企濰柴,銷售收入直線下降,企業進入了艱難調整階段。
1998年,濰柴新任廠長譚旭光上任后,拉開了改革與發展的大幕。與此同時,中國經濟進入了飛速發展的軌道,國家基礎建設項目上馬、高速公路增多,帶動了社會對工程機械、重型卡車的井噴式需求。濰柴的技術改造終于與市場需求接軌,企業機制的重大改革催生了活力。到2004年,濰柴銷售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產銷各類發動機22萬臺。根據權威統計數據,在當時的中國重卡市場和工程機械市場,濰柴動力占有同類市場的半壁江山,占有率第一的業績保持至今。
2004年3月11日,濰柴動力在香港上市,打造了資本國際化的平臺。2005年8月8日,濰柴收購湘火炬集團,由單一發動機制造商開始打造集發動機、整車、變速器、車橋等業務為一體的黃金產業鏈。
以收購湘火炬為起點,濰柴動力從2005年起,陸續收購、兼并、重組了揚州亞星客車、濰柴川嘉汽車等企業,法國博杜安、揚柴等大功率船用和輕型發動機企業,與德國凱傲、林德液壓、意大利法拉帝游艇等國際知名企業實施戰略合作。
目前,濰柴集團業務范圍涵蓋汽車、工程機械、動力總成、豪華游艇和金融與服務等五大業務板塊,成功構筑起了以動力總成(發動機、變速箱、車橋)、整車整機、液壓控制和汽車零部件四大產業板塊協同發展的格局,擁有重型汽車、工程機械行業最核心的技術和產品,在大功率發動機、重型變速器、重型車橋等市場長期保持領先地位,大大提升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嬗變之二:從老國企重生為現代企業制度新力量
在濰柴發展的70年中,經歷了無數驚濤駭浪。上世紀90年代后期,企業瀕臨倒閉。
外部市場的萎縮與內部老國企機制的老化,企業負擔的沉重與活力的衰退,直接促使濰柴的經營狀況急轉直下:1996年銷售收入降為8.2億元,1997年再降至5.7億元。
1996年~1998年,濰柴欠息、欠稅、欠費3億元,職工6個月沒發工資,瀕于破產邊緣。上級決定任命37歲的譚旭光出任濰柴一把手,讓其放手一搏,殺出一條生路!
1998年6月27日,當譚旭光在濰柴千人大會發表就職演說時,此時企業賬面上的全部資金僅有8萬元!譚旭光堅定地表示:只要我們信心不死,濰柴就不會出局!自此,濰柴拉開改革與發展的大幕,開始了一場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涅瓈劊?
濰柴面臨的困難是所有老國企都遭遇過的,濰柴解決的方法也與眾多國企殊路同歸,但以譚旭光為首的濰柴管理層上任后更加強了“執行力”文化在企業運營中的作用。機制創新、品牌創新、產品創新、質量創新,加上高效的運營管理,讓濰柴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困難的1998年之后,用短短的6年時間,在2004年一舉實現銷售收入突破百億元!
濰柴在1998年下半年~2004年的改革與發展階段,實施了五方面的重大改革:管理機制改革,打破干部終身制,激發企業員工活力;實施營銷戰略轉移,構筑多元化市場格局,由等客戶上門變為主動到市場找客戶,以服務促進銷售;堅持自主創新,打造民族動力品牌,咬定主業不放松,加大產品科技投入,走出一條“引進—消化吸收—鏈合創新—自主研發”之路;產權制度改革,奠定企業大發展基石,確立“三三制”的總體改革思路;強化品質控制,樹立中國動力第一品牌。
經過6年痛苦的自我革命,濰柴完成了由一個步履蹣跚、負擔沉重的老國企,向現代化企業的蛻變。2002年,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的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04年,濰柴動力在香港上市。
與之前僅僅依靠自身滾動發展、逐步擴大企業規模的經營模式不同,此次借助資本和市場的力量,濰柴迅速開展產業投資,完善產業鏈,加快實施了一系列戰略擴張舉措:
———2005年8月8日,濰柴動力收購了湘火炬集團,2006年又實施了“換股合并吸收湘火炬”。企業由單一發動機制造商成為集發動機、整車、變速器、車橋、火花塞等業務為一體的汽車裝備產業集團,打造了重卡黃金產業鏈。
———2006年8月18日,濰柴動力戰略重組山東巨力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更名為濰柴重機股份公司,打造船用發動機產業鏈。
———2009年1月23日,濰柴收購法國博杜安公司,獲得了大馬力發動機的技術和產品,邁出了跨國并購、打造國際品牌的重要一步。
———2009年,濰柴動力成立合資子公司———濰柴(重慶)汽車有限公司,實施濰柴乘用車項目。
———2012年9月3日,濰柴動力與德國凱傲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7.38億歐元收購凱傲25%股份(注:截止2016年9月,濰柴股份占比達到40.23%)和林德液壓70%股份(目前擁有90%股權)。這一舉措將濰柴動力產業鏈延長至整車、整機的上裝部分,并擁有了液壓行業的核心技術。
按照“內生增長、創新驅動”的發展理念,濰柴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工業化道路。目前,濰柴集團在全球擁有員工7.4萬余人,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1075億元,名列2016年中國企業500強第79位,中國制造業500強第42位,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第2位。濰柴在濰坊、西安、重慶、株洲、揚州等地建設了涵蓋發動機、整車、零部件等三大板塊的九大產業園。
嬗變之三:從裝備制造商向科技創新型企業快速轉化
每個來到濰柴基地參觀的客人在走進濰柴產品展廳時,都會被如蒼穹般的屋頂震撼:反射到天花板的燈光不停變化光度,投影出濰柴設在全球五國十地的研發基地名稱和當地時間。
目前,濰柴在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建立了研發中心,與國內五大研發平臺實現了高效協同;聯合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AVL等,牽頭成立了內燃機可靠性國際技術創新聯盟、商用汽車與工程機械新能源動力系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與110家上下游企業共同打造“研發共同體”“應用共同體”,構建了以動力總成為核心的產業眾創生態圈。
從近幾年中國科技創新成就可以看到,企業創新已成為自主創新活動的主力;而有70年企業發展歷史的濰柴,正在由一家傳統的裝備制造商向科技創新型企業轉型———2016年2月3日,濰柴集團投資5億人民幣建設的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揭牌,這是內燃機行業第一家發動機國家重點實驗室。
在傳統制造業中,員工規模標志著一個企業的實力;但在濰柴新廠的發動機車間,已經看不到曾經有過的熱火朝天、人頭涌涌、火花四濺的勞動場面,機器都在自動工作,產品有序進入各個流程,有限的工人都是技師,靜靜地守在電腦前監測各項數據。
與生產線的工人減少相比,濰柴的技術開發人員在近十年成幾何數級增長,技術中心已經在全球聯網,形成覆蓋360度、全天24小時運轉的技術共享大平臺。
蘊藏在濰柴基因中的創新動力,讓濰柴不滿足一個產品制造商的定位,而是真正成為掌握自己命運的主宰———技術潮流的引領者。當國家2015年公布《中國制造2025》規劃時,濰柴已做好充分準備———推出智能制造的高端動力,開發符合節能環保的新能源動力產品;全方位采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搭建了“7×24小時”全球協同研發平臺,讓國際新技術第一時間被解構、被消化、被創造。
2015年7月,工信部公布了第一批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位列其中。
近十多年來,無論市場形勢如何變化,濰柴每年研發投入占比超過5%。對標國際一流,濰柴打造了研發、試驗、試制、制造四大中心有序運轉的自主創新體系,建有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商用車動力系統總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依靠自主創新,濰柴率先在國內開發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大功率藍擎發動機、自主ECU電控系統等;主持和參與制定國家、行業標準65項,累計獲得授權專利近3000項,其中發明專利322項;《重型高速柴油發動機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濰柴并購全球高端液壓技術領導者林德液壓,實現了高端液壓動力系統在中國落地。
近年來,濰柴與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開展重大合作項目90余項,與上下游企業開展協同研發690余項,與15所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103項,85%的產品試驗資源向社會開放共享。濰柴先后被評為自主創新典型企業、國家創新型企業。
在高度重視研發的同時,濰柴堅持全球引才與自主培養并舉,引進人才與營造環境并重,構筑了全球人才聚集高地。濰柴組建了董事長牽頭的專業化招聘團隊,多次到歐美引入技術領軍人才。近十年來,濰柴累計引進中高端人才300多人,優秀本科、研究生超過5000人;1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6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9人被評為泰山產業領軍人才,1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5人被評為山東省首席技師。
在鼓勵專業技術人員持續創新的同時,濰柴積極倡導工匠精神,推動全員創新,成立勞模創新工作室和首席技師工作室。企業每年技術革新成果近3000多項,以員工命名的現場改善項目60余項,創造效益近億元。
打造百年老店圓夢基業長青
2016年10月20日,濰柴創新發展大會在濰坊濰柴文化宮舉行。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譚旭光充滿深情地發表了《我還有一個夢》的演講。在這篇不到千字的短文中,這位濰柴掌門人直抒胸臆:將濰柴打造成為全球領先、擁有核心技術、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化工業裝備集團,實現躋身世界500強,成就百年濰柴的偉大夢想!
經歷過70年風雨磨礪的濰柴,對自己今后的使命早有清晰的規劃:做好五大支柱產業———動力總成、整車整機、核心零部件、后市場服務、豪華游艇,沖刺世界500強,打造以整機為導向、擁有動力總成核心技術的國際化企業集團,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全球裝備制造業的重要一極。
不忘初心,做強做大主業,一直是濰柴孜孜以求的目標。濰柴已經提出打造全系列、全領域發動機提供商,不僅在生產規模,而且在研發能力、企業綜合能力上做到全球第一。
在中國正在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關鍵時刻,70年的濰柴已經提供了中國企業成功的案例,并開始啟動超越百年的新的旅程!
圖為2016年10月20日召開的濰柴創新發展大會。
我還有一個夢
譚旭光
今天,我們的濰柴70年了。
濰柴是我們共同的家,站在70年的歷史節點上,講什么,能引起大家的共鳴,我想了很長時間。最終,我還是選擇了一個關鍵字:夢。
濰柴的歷史從哪里開始———造夢。
70年前,新中國誕生前夕,從戰火中走來的老一代濰柴人,在我們腳下這塊土地上,開始了艱苦的創業,他們的夢,就是用工業和電氣化的臂膀建設強大的新中國,甩掉積貧積弱的帽子,告別一窮二白的生活。
那濰柴的振興又從哪里開始呢———追夢。
38年前,當中國的改革開放大潮興起,在座的許多濰柴人,都親身經歷了這場偉大的歷史轉折,我們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強大精神動力,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濰柴從此改變歷史。
所以說,濰柴能有今天,是造夢與追夢的結果。沒有夢想的奠基,就沒有濰柴人崇高而又偉大的事業。
此刻,我想首先表達的就是感恩,感恩時代,感恩祖國,感恩所有為濰柴事業做出貢獻的濰柴人。謝謝你們!因為你們濰柴有了屬于自己的世界,有了今天這歡聚一堂的國際大家庭。濰柴的國際化將會深刻的改變每一個濰柴人,將會給大家帶來新的世界觀,新的人生觀,新的價值觀。
時間是生命的基礎,它從來沒有停下過腳步。今天的濰柴人可以很自豪的說,我們的員工隊伍在不斷的擴大,我們的品牌價值在日益提升。我們的創新成果遍布全球……無私的奉獻和誠實的勞動讓夢想變成現實。
時光荏苒,當我們告別輝煌,千萬不要忘記當年我們為什么出發,真正的濰柴人應該是既腳踏實地,還要仰望星空———
我還有一個夢。一個心中的夢。
我想告訴你們,與大家分享,相信這也是我們共同的夢,未來的30年,我們要把濰柴,打造成中國制造業享譽百年的國際品牌。期盼著一個嶄新的國際化濰柴在我們的手中誕生。那將是我們留給子孫后代一份厚重的禮物。
最后我想與各位相約———相約百年濰柴,濰柴百年。
(這是在10月20日召開的濰柴創新發展大會上,譚旭光董事長發表的主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