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加快職業教育發展
當前,新一輪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尤其是遼寧省、沈陽市在今年初就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推進以裝備制造業為重點的傳統工業轉型升級等,特別提出:集聚創新智力打造“人才特區”。要設立專項資金,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激勵政策,用于人才引進和培養,成為東北創新人才高地。可見人才是新一輪東北振興的重要基石。全國兩會期間,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了來自沈陽鼓風機集團的工人代表徐強。
他說:“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政府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是立足于國際產業變革大勢,全面提升中國制造業發展質量和水平的重大戰略部署,而制造業的振興與發展離不開高素質職業技能人才這一最根本的基石。近年來雖然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并取得了一定實效,但總體上看,我國職業技能人才尤其是高端職業技能人才的現狀與發展先進制造業的需求嚴重不適應。”
主要表現在:一是現有認識水平與職教發展新情況不相適應。發展職業教育是當今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但現實生活中職業教育處于弱勢地位,呈現“上熱下冷”的狀況。從國家層面看,職業教育發展愈發得到高度重視,系列引導、鼓勵、扶持職業教育發展的利好政策相繼出臺。2014年5月,國務院專門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今年1月份,國務院頒布了《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提供了行動指南。但從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層面看,總體上重基礎教育、輕職業教育;重眼前利益、輕長遠計劃;重研究型人才、輕技能型人才的現象依然存在,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目標政策不夠明確,一些具體政策還不能完全適應職教發展要求。從民眾層面看,老百姓認識偏差,仍把上高中考大學視為正統正規教育,特別是近年高中、大學擴招,增加了普高吸引力,客觀上造成職高招生難、管理難、辦學難、生源質量不高等問題,大部分生源學習成績差,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認知能力上,對學業適應性不足;在意志品質上,缺乏學習意志力;社會認可度低,自我評價低。加之,一線技術工人收入和社會地位不高,學生普遍不愿將技術工人作為自己的職業定位,更別提培養工匠精神。
二是投入結構單一。與普通教育相比,職業教育技能要求高、實訓耗材多、培訓任務重,辦學成本高于普通高中,因此,某種程度上導致了職業教育以政府財政性投入為主,社會力量從事職業教育積極性不高,少有行業協會或大企業樂于投資、參與創辦職業教育的情況。
三是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缺乏穩定性與靈活性。教師是教育教學的實施者,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就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這是發展職業教育的一項基礎建設要求。但目前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錄用、選拔完全沿用普通教育政策,因單位性質、編制等問題,職業學校急需人才引不進來,不能勝任職教工作的人不能退出,造成專業師資不足,“雙師型”教師缺乏。若外聘教師,一方面聘任制待遇與公辦教師待遇不對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普遍存在后顧之憂;另一方面流動性大,優秀職教人才經常留不住。
四是專業設置上與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對人才需求的吻合程度不高。當前,相當數量的職業學校教學內容較為陳舊,不僅與現階段經濟發展不相適應,更難以滿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化高端制造業,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的戰略目標。大量畢業生所學課程內容與企業需求脫節,學無所用,所用未所學,導致就業困難。即便實現了就業,就業后還需要重新學習基礎性行業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造成資金和時間成本的巨大浪費。
為了盡快落實《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適應引領新一輪技術變革和產業變革,提升職業教育發展方式和職業教育成果對經濟社會發展質量效益的支撐和保障作用,為促進中國高端職業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徐強提出了如下幾點建議:
提高思想認識,制定更細化和有針對性的職業教育專項戰略性規劃。
發展職業教育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既是教育改革戰略性問題,又是重大經濟和民生問題。當前,中國處在人口紅利下降以及人口老齡化加速的拐點,這將對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產生深遠影響,也是未來經濟發展必須面對的重大研究課題。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定位,把加快發展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加強職業教育工作戰略思考和宏觀規劃,深入研究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目標和措施,將技能型人才培育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鍵環節予以考量,并系統聯動解決影響職業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修改完善職業教育政策,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融通的現代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為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技能型人力資源保障。重塑現代職業教育培養理念,大力培養職業工匠。
應聘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