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6月,國內天然氣卡車累計生產8430輛,達到去年同期的近6倍;今年1~6月,天然氣重卡累計生產37857輛,同比增長569%,增幅是整體重卡市場的8倍。
與此同時,繼6月22日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加強配氣價格監管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構建形成天然氣全環節價格監管體系后,又于隔日印發《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以下簡稱《利用意見》),提出加快天然氣車船發展的要求。
一方面市場需求急劇攀升,另一方面利好政策密集出臺。這是否意味著沉寂多時的天然氣汽車有望重啟行情?如果市場真的回暖,作為汽車心臟的天然氣發動機,自然也將隨之迎來黃金時代。
優勢凸顯大型發動機重迎增長期
“銷售情況比去年好多了,增長幅度非常大。”濰柴動力副總裁佟德輝向《中國汽車報》記者介紹稱,今年前6個月,濰柴銷售各類燃氣發動機2.1萬余臺,同比增長476.3%,銷量創同期歷史新高,其中重卡燃氣發動機銷量同比驟增1058%。“今年上半年,我們的燃氣發動機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他稱。
相較于天然氣重卡的爆發式增長,今年上半年天然氣客車市場也迎來小幅回暖。玉柴股份銷售公司客車動力營銷部副總經理譚雪峰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玉柴今年上半年銷售客車天然氣發動機6500多臺,同比增長20%,同時該公司還針對天然氣發動機細分市場,推出氣電混合動力專用發動機,大幅提升了天然氣發動機在混動技術應用上的節氣能力。
事實上,從去年11月開始,天然氣重卡市場就呈現回暖態勢,連續9個月的高速增長,說明了市場對這一板塊的肯定。一方面,油價的走高使油氣價差不斷拉大,天然氣的經濟效益愈發顯現,目前情況下車輛使用天然氣比使用柴油和汽油的運營成本節省20%~30%;另一方面,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燃料更容易滿足排放法規的要求,天然氣發動機的研發和改造升級成本也要比柴油機低得多。
佟德輝對《中國汽車報》記者說:“天然氣因為燃燒無煙塵,所以不產生懸浮粒子,也就無需花費成本加裝顆粒捕捉器,相應的氮氧化物也很好去除,而柴油發動機最難處理的正是這兩項。”
天然氣發動機的另一大優勢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比柴油機和汽油機低得多。佟德輝介紹稱:“因為從分子結構上看,天然氣的碳氫比例為1∶4,是氫含量最多、碳含量最少的燃料。”
小型天然氣發動機銷售仍疲軟
與釋放強烈積極信號的大型天然氣商用車相比,重量在3.5噸以下的小型天然氣汽車今年上半年銷售卻幾乎未見起色,因此小排量天然氣發動機銷量也增長乏力。“市場沒有預期得那么好。”江蘇上淮動力董事長韓志玉無奈地對《中國汽車報》記者說。該公司目前生產排量為1.2L和1.5L的純天然氣發動機,主要配裝輕型商用車和乘用車。
韓志玉在市場調查過程中發現,“路權”未來可能成為阻礙小排量天然氣汽車發展的重要因素。“以國內西北某中心城市為例,該市9月預計出臺一項新政,即除電動汽車外,禁止一切燃燒動力物流車進城。因此,很多客戶都在觀望,不敢輕易購買天然氣物流車。”他說。
更致命的是,這些年,天然氣汽車平白無故地背上了很多“罪名”,比如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天然氣車輛氮氧化物超標”一說。“其實,氮氧化物是空氣中的氮氣和氧氣在發動機高溫條件下產生的,跟燃料和發動機沒有關系,只是部分生產商未按照法規要求加裝后處理系統、進行技術升級,導致大家產生了誤解。”韓志玉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無論柴油機還是天然氣發動機都需要重視氮氧化物的后處理,必須加裝SCR后處理系統才能滿足國五以上排放標準。
與柴油機的稀薄燃燒工作方式相比,小排量天然氣發動機還有一條“當量燃燒”的技術路線可以選擇。“當量燃燒的優勢就在于,無需加裝SCR后處理系統,只需采用技術成熟且價格低廉的三元催化器,即可達到處理氮氧化物的效果。”韓志玉稱。
此外,后市場近乎泛濫的雙燃料汽車改裝,也給天然氣發動機扣上了“動力不足、維修頻繁、排放不達標”的帽子。韓志玉表示,對車輛發動機控制、后處理系統進行改裝是國家法規明令禁止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地方部門對此疏于監管,導致改裝車大行其道。
政策利好畫出未來增長空間
天然氣發動機的推廣,除自身性能要過硬外,也離不開政策助力。在韓志玉看來,目前國家政策對天然氣板塊的傾斜已越來越明顯。先有政府工作報告上“清潔能源汽車”概念的提出,再有近期《利用意見》的出臺,尤其條文中的很多內容值得細究。
首先,《利用意見》由國家發改委聯合13個部委共同推出,尤其是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的加入,意味著國家即將推出天然氣板塊的財政支持政策。其次,“綠色”、“清潔能源”、“現實選擇”等字眼,也給受到非議的天然氣正了名。“更重要的是,提出將天然氣逐步培育成我國現代清潔能源體系的主體能源之一。如果市場占比不達到10%~20%,何談‘主體’?足見未來的發展空間。”韓志玉對《中國汽車報》記者說。
目前,我國天然氣汽車總量為500萬~560萬輛,如果按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的規劃,到2030年天然氣汽車占比提高到8%,屆時天然氣汽車的年產量將達到280萬輛,與如今年產10多萬輛相比將是巨大飛躍。
佟德輝十分看好《指導意見》的出臺。他說:“目前我國油價已與國際接軌,但氣價卻不是市場調節的結果,導致油價下跌時氣價反而不動,嚴重制約了天然氣車船的發展。如若氣價得以規范,將給行業長期發展帶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