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在經濟上領跑全球。然而這種優勢地位仍主要建立在數量基礎上。中國集全球最大鋼鐵制造國、最大出口國和最大汽車市場之稱號于一身,但也走在“尖端”嗎?不久前,一份中國的調查引起廣泛關注。調查稱:中國的工業水平落后德國100年。這顯然過于夸張,但卻指出了關鍵問題,即中國必須提高自身的技術能力,且越快越好。
我們日益清楚地看到,中國的經濟轉型將是極為痛苦的過程。然而,若要首先提高一些領域停滯不前、甚至下滑的工業競爭力,轉型是繞不過去的道路。轉型對中國經濟的良好運行以及消費情況起著決定作用。好在服務業高速增長,但還不足以提供大量穩定且薪資優越的工作職位來促進消費。工業仍然是中國的“核心實力”,這一點在德國亦是類似的。中國只有保持工業上的優勢,才能長期實現高遠的增長目標。
中國為此投身于技術革新。中國的關鍵詞是“中國制造2025”。這是正確的開端,因為全球正要跨入第四次工業革命——數字經濟的門檻。誰不參與新的工業革命,誰就會被甩在后面。主要動力之一將是工業的數字化。德國因而在幾年前提出了“工業4.0”倡議,現在正大力推進。
數據安全和數據主權是能否實現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決定因素
現在沒人能預測誰將在 “工業4.0時代”拔得頭籌,并借此在日愈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走在前列。德國專家一致認為,除了研發資金,還有兩個息息相關的因素將起到決定作用:數據安全和數據主權。
中國強調的是“網絡主權”,而非“數字主權”,在政府對網絡空間的管控下,互聯網變得完全“透明”,對企業而言,數據安全無法得到保護。
然而,恰恰與之相反,數字經濟需要的是一個受保護的虛擬空間,尤其是針對工業數據而言。要想成功發展工業4.0,就必須保護帶來創新成果的企業及科研機構研發人員和工程師的“主權”。他們必須擁有數據的“管轄權”。物聯網和工業4.0的前提是具有針對性、因而比現在更智能的安全存儲(云解決方案)和數據交流的大幅提高。只有相同及相關行業企業愿意交換一定數據,這些方案才能充分發揮潛力。為此他們首先需要得到保障,有效防止未授權的偵察以及對這些數據的盜取或濫用。同時也必須保證數據的“所有者”能夠有效靈活地管理數據,即擁有“數據主權”。這超出有效保護知識產權的范疇,但后者仍構成必不可少的基礎。
在德國,為解決上述一些問題,今年年初,弗勞恩霍夫協會與16家企業共同探討如何開發新型“工業數據空間”,以參與企業貢獻的實際應用案例為基礎,旨在為安全的數據供應鏈打造一個虛擬空間。該空間必須具備如下條件:能夠安全存儲數據、提供可控且受限的數據路徑、同時也保障數據安全和數據主權。該空間未來應依托5G寬帶。這一極富創新性的項目或將起到示范作用。
中國將面臨哪些挑戰?
中國要想實現“工業4.0”,必須應對如下特殊挑戰:中國的互聯網政策與德國大相徑庭。國家要求管控的痕跡要重很多。比如,與德國相比,中國只允許在極小的范圍內匿名參與網絡交流。此外,中國有一個明顯趨勢,即通過法律將敏感數據本地化。這個做法與互聯網思維、特別是以支持全球化公司產品生產為目標建立現代化數據網的理念背道而馳。
目前尚未修訂完畢的中國《網絡安全法》中,還有一項規定,要求企業除了強制履行數據本地化義務,還需向官方提交加密數據的解密路徑。此類規定嚇退了很多企業,將可能成為德國在“工業4.0”領域與中國加強合作的巨大障礙。我們看不出限制生產數據加密能給安全政策帶來什么額外價值,此舉甚至有可能給諸如由企業運營的尚待完善的網絡基礎設施帶來額外的安全風險。
我們因此敦促中國修改這一規定或嚴格限制它的實施。否則中國將有可能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式拉開帷幕前,就已錯失搭上這趟快車的機遇。如果世界上出現大量受國別限制而且在很多國家要遵守數據本地化規定的小型網絡,也不符合像華為、阿里巴巴或海爾這樣的領導型企業的利益,可能會嚴重妨礙它們的發展和創新潛力。
我希望這些規定不會成為現實,但即便如此,一些重要德國企業和研究機構還是很可能難以通過現有的中國互聯網處理敏感技術數據。因為,首先,跨境數據交流速度還不夠快,這讓在華德國企業感到頭疼。其次,中國沒有企業可以安全交流數據的受保護的網絡空間。出于這一原因,中國也應當考慮建立“工業數據空間”。
在工業數字化領域,德中是對彼此來說尤為具有價值和互補潛力的伙伴。為了使兩國的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也能成長為“伙伴關系4.0”,走創新道路是必要的。若能像默克爾總理去年10月訪華期間兩國宣布的那樣,盡快簽署具有操作性的《網絡安全協議》,將為兩國伙伴關系的進一步“升級”帶來新的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