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機器人,或將成下一個行業爆發點
說到可穿戴設備,我們腦海里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如手表、手環、眼鏡、服飾等比較簡單輕便的外用設備。這些可穿戴設備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科技感,讓我們更高效率的處理信息,實現更為無縫的交流。 但是現在僅僅是這些輔助的外用簡單設備已經滿足不了人們對可穿戴設備的需要了,隨著科技的飛躍式發展,可穿戴機器人的勢頭正猛,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 可穿戴機器人又稱人體外骨骼助力機器人,它結合了外骨骼仿生技術和信息控制技術,涉及生物運動學、機器人學、信息科學、人工智能等跨科學知識,然后通過精密的機械專職來協助人體完成動作。和傳統的可穿戴設備相比,可穿戴機器人需要更準確的把握穿戴者的意圖,需要緊密地與人體接觸,并且快速的識別和判斷用戶的意圖,并迅速給出對應的反饋。 可穿戴機器人由來已久,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五角大樓就首先要求提供可穿戴機器人,以提高士兵的能力,從那時起,外骨骼開始迅速發展。 當下,可穿戴機器人越來越多受到人們的重視,并被應用到各種場景。還記得在618大促中,京東為物流工人配備了可穿戴的外骨骼助力機器人背包,可以增強物流工人的下肢力量,同時保護腰膝,減輕受力,一方面可以幫助工人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保護工人的身體健康,一舉兩得。 在醫療領域,可穿戴機器人成為了下身癱患者的福音。之前的下身癱瘓者只有兩種選擇:一是躺在床上,一是坐在輪椅上。現在可穿戴機器人可以幫助他們站起來,不僅是站起來,還可以行走、爬樓,實現殘疾患者如正常人行走的夢想。 可穿戴機器人還可用于軍事國防領域,士兵的武器和服裝負荷很大,會影響士兵的體能和作戰水平,穿上可穿戴機器人,可以增強士兵的肌肉力量,減輕負重感,可在負重50公斤的情況下,以時速6千米以上的速度在平地、臺階及斜面上行走,還可以通過垂直障礙物及戰壕等。 可穿戴機器人還可以在人們的文化娛樂領域得到運用,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員造出了一個可穿戴的機器手臂,可以讓鼓手用三只手臂來玩音樂。這個機器手臂會學習你身體怎樣移動,并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同時還可以和你的身體完美配合,奏出動聽的音樂,圓你音樂家的夢想。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可穿戴機器人的廣闊前景,而且據市場研究機構BIS的數據顯示,全球可穿戴機器人的市場規模有望從2016年的9600萬美元增長到2026年的46.5億美元。 可穿戴機器人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是當下卻沒有大面積普及,讓更多的人受益。首先是因為技術原因,雖然隨著技術的發展,可穿戴設備已經比最開始的設備輕便了不少,但是對于很多人來說,可穿戴設備還是會比較沉重,給用戶身體帶來不便。其次是造價,可穿戴機器人的價格太過昂貴,無法大眾化普及。產品價格從兩萬美元到十萬美元不等。普通工薪階層根本無法負擔,也因此無法實現大面積應用和普及。 但是我們看到了可穿戴機器人在市場上的應用需求。隨著科技的進步,可穿戴機器人的產量會逐漸增加,成本也會逐漸降低。將可穿戴機器人普及也只是時間問題,可穿戴機器人或將成下一個行業爆發點,讓我們拭目以待。
應聘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