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開啟數字化智能時代
責任編輯:gdmachine人氣:3378發表時間:2016-09-23 09:09:44
最近幾個月,卡特彼勒(Caterpillar)全球副總裁、卡特彼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其華的密集出差中,多了一項新任務——向中國客戶介紹一套被名為“卡特智能”的新產品。這不是體型巨大的挖掘機或推土機,而是一系列系統軟件。這家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設備制造商希望借此“推動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進入數字化智能時代”。
兩周前,陳其華親自帶隊去新疆烏魯木齊拜訪客戶?!笆濉逼陂g,新疆將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投資至少2000億元,新建10個支線機場,完善水利設施和邊遠地區的道路設施等。因此在卡特彼勒的規劃中,被視為“一帶一路西部橋頭堡”的新疆,成為其在中國投資的重點區域。
陳其華通過視頻、幻燈片和自己盡量豐富的肢體語言,向客戶描述了一幅兼具工程質量和經濟利益的藍圖?,F場有人感到振奮,也有人在遲疑。
今年4月,在2016年德國寶馬展上,卡特彼勒首次公布“智能機器時代”(TheAgeofSmartIron)數字技術戰略,并介紹了現有的幾種數字解決方案,主要包括無人機現場測量、載重測量、智能壓實、坡度控制等。
卡特彼勒的技術研發人員張經鵬向界面新聞記者介紹,如果是當下普遍采用的傳統方案,工程機械設備作業之前,需要人工劃線打樁和測量。卡特彼勒則與法國一家名為Redbird的無人機制造商合作,由后者提供的無人機在工地上空掃描地形,并通過專用算法,在幾分鐘內將實時上傳到后臺的數據轉換成有效信息。
“相比于無人機設備,處理數據的能力最為關鍵。”張經鵬說,這套算法系統由卡特彼勒自行研發。
載重測量和智能壓實都依靠傳感器。它們被安裝在工程機械設備上,實時感受相關指標的變化情況,并上傳到后臺。當卡車的載重達到限值時,安裝在卡車前部的顯示燈由綠變紅,裝載機則接到紅色信號,停止裝載。
壓實機則通過傳感器,感受滾輪行進過程中受到的阻力。阻力大小反映路面的壓實程度,并在儀表盤中通過綠、黃、橙、紅等顏色表現出來。機手據此了解哪段路已壓實,而哪段路還需要繼續壓,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質量。
坡度控制則是憑借傳感器、聲納、激光、GPS全球定位系統及全站儀等測量定位科技,提供挖掘機、平地機、推土機等土方設備上的施工定位導航和控制解決方案。作業之前,先把各項施工數據(例如地形數據、坡率、開挖線等)輸入到機械系統里,機械設備便自動作業,能夠實現人工難以達到的精準控制,并提升作業速度。
卡特彼勒向界面新聞記者提供的案例數據顯示,福建三明海城建筑公司在承建205國道三明山區路基時,采用裝有坡度控制技術的卡特挖掘機,建筑工程用時縮短70%-80%,每天節約燃油費用1300元,減少人力并降低了對高級技術人員的需求。卡特彼勒一家北美客戶,則通過運用遠程信息處理和有效載重系統,生產效率提高40%,燃油效率提高16%,綜合投資回報率超過65%。
設備變得智能,意味著在使用上更“傻瓜”?!叭酥灰先プブ较虮P踩著油門就行,操作手柄已經不需要人來操作,全自動,對機手的要求降低了?!睆埥淁i說。
除了卡特彼勒,小松、沃爾沃建筑設備等外企,以及廈工股份、三一重工、山推股份等國內企業,近一年來均在中國推出了智能化工程機械產品。
國外市場的開啟則至少比中國早十年。小松(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市原令之稱,小松從2006年開始,在智利和澳大利亞推出300噸級的無人駕駛礦用卡車,目前全球共銷售了100多臺,其中84臺在澳大利亞。
卡特彼勒則向澳大利亞市場推出了無人駕駛的礦用卡車,客戶包括澳洲礦業巨頭FMG公司。另一家建筑設備巨頭約翰迪爾(JohnDeere)也已面向歐美市場推出了無人駕駛產品。
中國市場遲遲未被“開荒”,原因很多。例如在某些方面存在政策限制。有些外企研發生產的無人駕駛礦用卡車采用的是GPS衛星控制系統,該系統需要使用到三維測繪地圖和數據實時通信,但中國對于地面設備與衛星的聯系有嚴格限制,需要備案注冊。
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市場意識未啟,需求存疑。
“企業目前考慮更多的是短期成本。要在每臺設備上,再多花幾十萬元安裝一套智能設備,難以接受,這得多少年才能回本?”一位不方便具名的某券商分析師對界面新聞記者稱,“當下行業如此不景氣,開工率又低,工程款拖欠更是常態,企業資金捉襟見肘,有閑錢的實在不多?!?/span>
目前更容易接受智能產品的是樣板工程等政府投資項目,對質量要求更高,且工期長,整體經濟性更容易顯現。
陳其華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卡特彼勒更多著眼于“一帶一路”政策機遇帶來的基礎設施一般項目,例如鋪設一條高標準的高速公路,或是在大型港口快速裝卸貨物等等。
陳其華亦承認,當前在中國推廣智能工程機械產品存在很大難度,需要不斷通過行業會議和客戶拜訪活動,力圖改變客戶的想法。
他對市場潛力深信不疑?!爸袊诖罅χ魍浦悄苤圃?,工程機械的智能化是必然的發展方向。中國也在倡導‘更有質量的經濟’,擁有最先進技術、能提供最優質服務的企業必然能在‘新常態’中獲得更多的機遇。”陳其華認為,無論是在綜合經濟效益、工程質量,還是人員安全性等方面,智能機械都是行業未來的最佳選擇。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挖掘機械分會秘書長李宏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智能化是大勢所趨,這個判斷的確沒有問題,但至少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還比較遠,市場意識覺醒還需要時間,而現有產品技術也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不過,他認為,無論是國內企業還是國外企業,在工程機械智能化進階上進行的探索,都值得鼓勵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