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機油粘度分為高溫粘度與低溫粘度,前者不宜調整、后者隨環境變化必須調整。解析這一問題需要舉例,就以使用標準比較多的「5W-30」為參考吧。
名詞解釋:W_winter,釋義為冬季,在機油領域可以理解為機油的凝固點最低溫的概念,與數字組合后可以計算得出「標準冰點溫度」。計算公式為【數字-(-35)】,“5W-30”的機油則為(正⑤+負35=-30℃),這一機油標準就能適應零下30度的低溫。
說明:機油越接近冰點則流動性會表現為越差,所以一般建議環境最低溫要留出「10℃」左右的冗余。通俗一些的描述為在零下20攝氏度的城市用車,選擇5W標準的機油就會比10W(-25℃)的機油更容易。機油的低溫粘度標準一定是要根據用車地的溫度調整的,某些以大范圍長途通勤為主的車輛,選擇機油就要以路線內的最低溫標準為參考。
01 高溫粘度_不宜調整
●5W-30,橫桿后的數值為高溫粘度(流動性)!
低溫粘度的調整是為了保證啟動瞬間快速形成有效潤滑,一般為啟動后3秒左右即可達到理想狀態。而高溫粘度自然也是為了形成有效潤滑,但是量產內燃機的理想運行溫度是在小范圍內變化,廣義上是恒定不變的。比如某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熱機運行溫度」在100℃上下,短距離行駛幾公里能達到這一標準,連續行駛1000公里也還是這一標準,那么機油的高溫粘度自然不宜調整。
高溫粘度的概念:在內燃機達到熱機狀態后,機油可行形成質量理想的油膜,為機體內部運動部件形成有效潤滑。同時只有匹配的粘度標準才能保證噴射(飛濺)潤滑達到理想效果,因為機體在布局多為L型直列或V型大傾角的對稱結構;這種結構的內燃機氣缸體是垂直或接近垂直于地面的,那么機體內的所有結構就都要受到重力的影響,連機油都不會例外。
02 油膜_質量
燃油動力汽車裝備的發動機為「活塞往復循環式·內燃式熱機」,運行的基礎是燃燒產生的熱能推動活塞在氣缸內上下運轉,并通過連桿帶動曲軸旋轉。活塞與缸套均為金屬材料制造,兩者的物理接觸與滑動摩擦必然會產生磨損;想要讓磨損的程度可控則需要機油,所謂的機油(oil)實際是潤滑油的別稱。重點:機油的高溫粘度決定了潤滑能力的高低。
●關鍵詞:往下流動
機油對活塞缸壁的潤滑依靠飛濺(噴射),噴射到活塞下部的機油會在活塞上行時有活塞環布油,在下行時以「厚度」足夠理想的油膜實現“相對隔絕”兩者實現潤滑。這里的重點是油膜的厚度,而決定油膜厚度的核心是【高溫粘度】;假設標準為“5W-30”而使用“5W-20”的機油,低粘度機油會在重力作用下快速的往下流動,這會造成油量減少、油膜變薄、活塞碾壓的油膜不夠厚而造成更加嚴重的磨損。
反之,假設將機油粘度提升到「5W-40」的標準,機油的高溫流動性會變差,在布油結束后機油應該流走的部分機油沒有有效的減少,這就會造成油膜的厚度變大;活塞在往復運行時的“運行阻力”也會變大,而往復運行的目的是轉化【扭矩】——(扭矩×轉速÷9549)×1.36=馬力,扭矩因機油阻力被降低則馬力(動力變差),想要提升馬力就只能提高轉速實現,但是內燃機轉速越高油耗也會越高哦。
總結:發動機機油的粘度一定不能降低,否則會加大磨損。正常情況下也不宜提升,否則會升高油耗并降低性能。但是在發動機開始輕微燒機油后可以提升一個標準,有更厚的油膜可以一定程度填充磨損擴大的間隙,防止機油蒸汽竄入燃燒室則可以緩解燒機油。正常的發動機燒機油往往會在10萬公里之后,關于機油的知識就聊到這里了。